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中华几千年文明的宝贵文化遗产,历经数代人口口相传,形成了各个民族和地区独有的传统文化。近些年,传统文化越来越受追捧,人们希望在传统中找到文化之根,而作为百年侨乡的集美,它所承载的传统文化源头在哪呢?
1、闽南童谣继承闽南方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
多年前,孙燕姿的一首《天黑黑》让无数人知道了闽南童谣的存在。
闽南童谣是以闽南方言创作和传唱的儿童歌谣,它流行于闽南、台湾和东南亚华侨华裔的居住地。它大多是历代闽南百姓根据儿童的理解能力、心理特点,用闽南方言复杂而富有音乐美的韵语和平仄节奏,并在传唱过程中不断修改、补充而成。如今,方言的流失和危机也使得童谣渐渐远离了闽南儿童。作为老百姓集体创作智慧的结晶,传唱经典童谣,传承闽南文化刻不容缓。
2、端午龙舟赛集美一张亮丽的名片 (省级)
数百年前,集美是地处福建东南沿海的一个渔村,居民靠海为生,热爱海上运动。那时候,每到传统端午节,沿海渔民们家家户户都会在家门口悬艾、插蒲、挂榕枝,并在海边举办竞渡到高崎的海上传统体育赛事活动。
芒种过夏至始五月初五早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在兴建集美学校的时候就非常重视这一传统赛事。20世纪50年代,陈嘉庚先生建议把集美龙舟赛从海上移入中埭池内进行,并首倡妇女可以参加龙舟竞赛。
如今,集美端午龙舟赛已成为集美一张亮丽的名片,集美每年都会在龙舟池举办端午龙舟赛,其影响力也日益得到加强和提升,已然成为集美与港台,甚至是世界各地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3、凤山大使公信俗在灌口流传了370多年的民俗(省级)
每年农历三月初七是大使公神像入庙之日暨为年祭日;五月初四则为大使公圣诞之日。祖庙建筑由山门、前殿、天井、后殿、左右厢房和庙前日月亭组成,占地面积达1567平方米。据《同安县志》和《凤山祖庙碑志》载:明朝时,深青驿站“有四川灌江县人为丞”,驿吏“奉二郎神炉”。崇祯年间,“丞殁,遭兵燹驿废,神炉弃道旁,猎犬将其衔至凤山,卧守不离”。乡人感到惊异,就筑一小庵置祀,后将小庵改建成庙宇,即凤山庙。
明末清初,灌口是郑成功反清复明基地之一,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其将士将凤山庙香火传至台湾。
现今灌口凤山庙已修葺一新,溢彩流光,金碧辉煌。"大使泽长俎豆南海看万里,真君名重光风海峡借千秋"是灌口凤山庙与台湾海外关系渊源流长的真实写照。
4、霞城城隍庙庙会闽台文化相融合的庙会之一(市级)
霞城城隍庙位于后溪城内,城内又称霞城,除城隍庙外,村落内有保存完好的清顺治十八年就建成的城墙和城门“拱辰门”“临海门”等古迹。
为了更好地保存传统古迹和城隍文化,在城内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自发组织起来,重拾城隍文化,并依托城隍文化精神,致力于不断加强与海内外的交流,将城隍文化发扬光大。
每年后溪城内村都会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二,祈安日前后举办隆重而盛大的庙会。台湾、新加坡等地的城隍庙主事及信众都会组团前来进香朝拜,极大促进了海峡两岸民间文化交流。
5、嘉庚瓦制作工艺“穿西装戴斗笠”的嘉庚建筑(区级)
这种鹤立于海边,在蓝天、白云和绿树的映衬下,加上橙色的屋顶的建筑被称作嘉庚建筑。嘉庚建筑中最典型的建筑群便是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了。
橙色的“嘉庚瓦”是嘉庚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之一。早年,水泥瓦进口昂贵,于是陈嘉庚先生将中国传统的仰合平板瓦,改成可以搭挂的相似于西方水泥瓦的大片型改良瓦暨“嘉庚瓦”。
陈嘉庚先生深受中华传统儒家文化和多年南洋侨居生活的影响,汲取了中西文化不同的审美观,既注重中西交融又突出地方特色。嘉庚瓦的设计蕴含着嘉庚精神,已然成为集美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