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东屿海鲜大排档的由来,东屿村那些年的那些事

    阅读模式

两宋青礁与海沧,科甲联芳盛清漳。

皇明金沙和长江,武肃海氛文治珰。

晚清风流看新阳,贩在他乡作故乡。

只今人是物非常,一字一句述别肠。

 

东屿村,厦门海沧即将消失的海上村落,曾经风靡全市的“东屿大排档”早已褪去了灯红酒绿,只留下土笋冻、土龙汤和白灼章鱼成就了海沧三宝,而正是这样的一个村落,在还没有人认识她之前,便即将离我们而去,实在可惜。

海沧东屿海鲜大排档的由来,东屿村那些年的那些事

东屿村在海沧的位置图

因此,仅以此文,让我们回忆点过去,找点东屿的身前事聊以慰藉。

一、典籍中的长屿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长屿之名,早已超出其一村一社的范畴,更是在福建各级地方志中崭露头角,若以临近海沧村社比照,大概只有青礁和嵩屿能相媲美。

海沧东屿海鲜大排档的由来,东屿村那些年的那些事

1960s嵩屿卫星图,来自手绘厦门

换一句话说,长屿之名,在于其地远且险,百姓居之,有险可依,下海可据险寇盗贩东西洋,上岸则吟诗宦游耕读齐家,故而长屿在方志中,便成了家常便饭,屡屡出现:

1.万历元年《漳州府志》海澄县卷

嵩屿、长屿,二屿俱三面临海,居民各数百家

2. 崇祯《海澄县志》

长屿,三面临海,居民数百家,柯侍御宅焉,嘉靖间筑堡自守,郡人观察谢彬为之记

3.康熙《漳州府志》卷之四

嵩屿、长屿,二屿俱三面临海,居民各数百家,名之嵩屿者,宋帝昺浮舟于此,适圣诞之辰,群臣构行殿呼嵩故名,今遗址犹存云。

4.乾隆《海澄县志》

长屿,三面临海,居民数百家,嘉靖间筑堡自守,郡人观察谢彬为之记

5.嘉庆《漳州府志》卷之四

长屿,在县东北,去嵩屿、濠门甚近,居民数百家,有土堡,今废。

6.光绪《漳州府志》卷之四

长屿,在县东北,去嵩屿、濠门甚近,居民数百家,有土堡,今废。

以上记载,除了明显的“天下文章(志书)一大抄”外,更是体现了历代官家对长屿的进一步认识。

海沧东屿海鲜大排档的由来,东屿村那些年的那些事

海沧乡贤分布图

先是万历初年体现战略地位的居民数百家及三面环海地形,到崇祯年间更新了万历年考中进士的长屿人柯挺及抗倭有功的长屿土堡,这种变化体现了明代人尊古追远的儒家本性和追本溯源的治学态度。

然而到了清代,却是另一种风格:康熙朝正值海氛不靖,刻意去除前朝遗迹,而到了盛世的乾隆时,则不再那么注重影响,倒有几分尊重历史的表现,只是对于明代的人物便没那么尊崇了,尽管柯挺是进奉乡贤祠的人物。

而综合看来,长屿在历经明清两代后,尽管信息更新不多,但至少给了我们这么几个看点:一,人口颇具,多达数百近千人,已然一大聚落;二,战略地位佳,进可攻退可守;三,文风显著,名人辈出;四,民风彪悍,曾筑堡自守。

二、长屿何时成为“东屿”

“赤壁之于长江,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东屿之于长屿,并无东风之便,为何长屿就成了“东屿”呢?

东屿之名,其实不过百余年。

海沧东屿海鲜大排档的由来,东屿村那些年的那些事

柯挺石刻

《文林郎陕西道监察御史立台柯公墓志铭》中记载,柯挺的“先世为莆人,至正间,祐立公始徙于漳之龙兴屿”,由此可知长屿在明代以前称为“龙兴屿”,而柯挺在云塔院(今洪坑岩)留下的石刻则自称“长江柯挺”,显然,在柯挺所在的明万历年间,长屿及其雅称“长江”已然存世已久。

长屿之名,以圭海四记所能查阅的最早记载为刻印于嘉靖十四年(1535年)的《龙溪县志》,长屿为龙溪县下一二三都之“长屿社”,与之同期的邻里有“钟林社”、“卢渐尾社”、“东坑排头社”等。

而最晚的方志记载如文首所列,成书于光绪三年(1877年)的《漳州府志》,志曰“长屿”,也就是说在官方记载中,长屿之名至少在142年前仍然存在。

海沧东屿海鲜大排档的由来,东屿村那些年的那些事

1960s东屿卫星图,来自手绘厦门

在古代,人的姓名分名与字,而地名同样也存在俗名和雅号两种,长屿在这套命名系统中已经完整,俗名为“长屿”,雅号“长江”,但究竟为何又多出了东屿一说来,着实令人难猜。

在闽南语中,“长”与“东”音相近,而“东”字在漳州,甚至整个闽南,是所有地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第二个字,第一名为“山”,山字对长屿来说不太适用,而东字则可能受到青睐,让长屿变成了“东屿”,兴许只是如此。

那么“东屿”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接下来我们需要仰仗海沧地界现存的各类碑记了。

1.积善堂碑文,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东屿村

“吾祖自陇西开基,至于长江聚族...”

2.督抚提臬道府列宪批县审详谳案碑,乾隆十四年(1736年),东屿村

“海澄县三都长屿社柯氏始祖祐立公世掌社前、社后课泊...迨乾隆十二年,复被石塘社巨族...侵占斯坑洲、象屿两处...东则吾长民有也...”

3.重修慈济祖宫碑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青礁村

“石塘谢宝树堂捐缘银壹仟贰佰大员...内坑周思恭...钟山蔡有邦...宁店李言寡...东屿李...东屿柯正林...”

4.慈济北宫碑记,道光十三年(1833年),温厝村

“...长江柯捐银肆大员...”

从以上碑记看,至迟到光绪二十二年,东屿的称谓已然存在,且为柯李二姓所共认可,但到了1905年李氏积善堂的新刻碑记中又再次自称“长江”,可见东屿、长屿、长江的称谓在整个清末都是通用的,但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及当地人批量出洋,地名这一共同的纽带开始趋于一致。

长屿太一般,长江太广泛,久而久之,东屿便流传开来,而东屿从出现到被广泛认可应在鸦片战争至清朝灭亡之间,以至于这个时期出洋的长屿人才会牢记着自己的家乡为东屿。

Amoy厦门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0 年 5 月 11 日17:32:34
  • 除非特殊声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